职场后半场,不拼技能,拼的是“思维模式”
日期:2024-08-12 浏览

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解决问题,甚至我们的心情和行为,其实都跟思维方式有关。人的真正能力一定体现在思维模式和能力上。

为什么?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想法都没有。随着慢慢长大,我们学东西,做事情,经历成功和失败,一点点地摸索,慢慢地总结,就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个过程就像升级打怪一样,得一步步来。首先从接受「信息」开始,依次形成「知识体系」,炼成「技能经验」,形成「思维模式」,最终成长为「智慧」,一共要经历5个阶段,完成4次跃迁


  • 第一次跃迁:就像是把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好,变成有用的东西。这就像是从一堆乱七八糟的信息里,学到了一些真本事,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 第二次跃迁:当有了这些知识后,就得开始用它们了。就像是学了做饭,然后开始亲自下厨,通过实践把这些知识变成了真正的技能
  • 第三次跃迁:有了技能之后,需要经常使用它们,看看效果怎么样。就像是做饭做久了,开始总结出一些做饭的小技巧,这些技巧帮你解决各种做饭时遇到的问题,形成了你独特的思维模式
  • 第四次跃迁:当你的思维方式经过各种考验,比如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它们,处理一些突发情况,甚至是经历一些人生的起起伏伏,你就能把这些经验转化成人生的智慧
                                                          第一次跃迁

由“信息”到“知识体系”

平时获取信息的方式可多了,上网搜一搜、翻翻书、问问别人,或者直接动手做做看。这些方法能让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数据、视频、资料等。但这些信息其实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知识体系。它们就像是一堆散落的珍珠,是你从别人那里捡来的单个知识点。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读书就是在学知识啊,我一年能读好几百本书呢!”确实,书里的内容是知识,但那是作者的知识,不是你的。你读完书后,如果不能把那些内容融入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里,那它们还是只能算是信息。哪怕你一年读了几百本、几千本书,情况也是一样的。

就像是你买了一堆食材,但如果不把它们做成菜,那这些食材永远也变不成美味。你得动手把它们加工、烹饪,才能真正享受到它们的价值。同样,你得把读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那才是你真正的知识。

所以,获取了「信息」之后一定要将其升级为「知识」。单点的信息只有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里,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加固、更新或升级,才能真正被自己所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如何升级为知识体系呢?主要有以下6步。1. 过滤筛选将众多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出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2. 分类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将同类的梳理组合到一起。
3. 抽象将同类信息进行抽象,统一命名。
4. 入库命名后的信息统一导入到我们的信息库中。5. 检索匹配
将「信息库」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库」进行匹配。6. 关联
将信息库和知原有知识体系库里的内容关联,像操作数据库一样进行增删查改,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库。
  • 获取的信息已经存在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内,且自己认知错误的,从知识体系中删除。
  • 获取的信息不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内,需要在知识体系库里新增知识模块和分支。
  • 获取的信息已经存在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内,且和自己的认知一致的,则巩固和坚定自己的认知。
  • 获取的信息已经存在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内,且和自己认知不一致的,进行判断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明确融入到知识体系库的哪个模块、哪个分支里。
匹配关联完成之后,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库,我们获取的信息就融入到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里了,就能够将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认知就得到了升华,就实现了由“信息”到“知识体系”的跃迁。

第二次跃迁

由知识体系到技能经验

建立好了知识体系,如果不加以实践,是无法产生价值的。我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体系,不是让它束之高阁的,而是希望有一天,能让它指导我们去实践、去工作、去获取财富、去实现人生价值的。我们调用知识,参与实践,完成工作,解决问题,实现了谋生养家和提升个人IP的目的,知识就不仅仅是知识了,就升级为谋生或自我实现的技能和经验了。第三次跃迁由技能到思维模式
熟能生巧,技能和经验不断被重复调用,不断实践,时间久了,成功的次数多了,不知不觉,就会发现规律,总结出套路、打法和框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了。以后再遇到问题,就按照这个套路出牌,通过思维模式调用已有的技能和经验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里的思维模式,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某个方法、模型和框架,也可以是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复式框架或系统。举个例子,查理·芒格就倡导“多元思维模型”。他认为:
  • 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必须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第四次跃迁由思维模式到智慧和创新

当你有了一套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你会发现,依靠它大多数问题都能搞定。但是,一旦遇到那些跨领域的、突然冒出来的、特别棘手的大问题,你可能会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这时候,你可能会意识到,原来我们的思维模式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的思考方式之上,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去探索,这可能就是智慧和创新吧。

就像是你做饭,虽然你会做很多菜,但突然让你做一顿国宴级别的大餐,你可能就会觉得有点手忙脚乱。这时候,你就得想想,是不是得学点新的烹饪技巧,或者尝试一些新的食材搭配,这样你的厨艺才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智慧和创新就像是你思考的升级版,它们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让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而要实现由思维模式到智慧和创新的跃迁,少不了跨领域的实战、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重大挫折的考验。阅尽千帆之后,方能获得智慧,实现创新。思维模式是职业发展的分水岭这个思维的跃迁成长路线,给我们的职业发展带来很好的启示。
真正的能力一定是在思维模式的提升上但是思维模式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在职场的不同阶段,一定要有明确目标和规划,培养不同的核心竞争力。1. 职业生涯的前半场以知识和技能为关键,尽快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大学毕业的时候,要带着自己的信息库和知识体系库走出校园;工作前3-5年,快速将知识转变为技能,将技能打造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刻意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加快“思维模式”的形成,输出一套自己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方法。2. 职业生涯的后半场

当你的职业生涯走到后半段,你会发现,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其实是你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得让思维模式成为自己的杀手锏,这样你才能独立、高效地解决那些复杂的问题。同时,你还得刻意去培养自己跨领域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应对自如。

如果在职场后半场,还只是想着和别人比技能,那可能就得考虑一下“性价比”了。毕竟,年轻人学东西快,成本也低,他们在这方面有优势。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意识到某些事情。比如:“我要是早知道这个,我早就开始准备了,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也不会比别人晚那么多年才开始做这件事。”

这就是认知和思维模式带来的差距。你总是在别人后面一步,总是在摔了很多次跟头之后,才意识到某些能力的重要性。而别人呢,他们总是能提前看到这些能力的价值,提前做好准备,一旦机会来了,他们就能抓住机会,乘风破浪。

就像是你看到别人已经起跑了,你还在原地踏步,等到你反应过来,别人已经跑远了。

所以,及早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模式,让自己能更早地看到机会,更早地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