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才网:“天天想辞职,月月拿满勤”: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日期:2023-03-29 浏览 161

       职场中,“厌烦上班却月底全勤”的人屡见不鲜。他们明明有很多工作要做,却完全打不起精神,明明微笑着坐在工位上,却整个人被厌烦包围着……

      于是,“对工作产生了厌烦情绪,是辞职还是熬着?”成了职场中永恒的话题,也成了大多数职场人不可言说的痛。但辞职不是对工作厌烦的唯一解,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没有了解清楚对工作产生厌烦的原因就贸然辞职,下一份工作依旧会重蹈覆辙,最后势必还会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丧班”?你只是到了职业倦怠期!


       朋友阿文在设计院从事电气工程设计,这可以说是人人羡慕的工作了,但她最近却对这份工作非常厌烦。

       完成项目拿到了奖金,组员们兴高采烈,她却毫无成就感;周围的同事热情高涨地忙着学习、晋升,她却什么也提不起兴致;看到年长的同事、领导的工作生活状态,她感觉看不到未来。

     “丧班”状态持续影响着阿文,让她工作越来越拖延,也越来越找不到动力。她想要摆脱这种状态,又找不到可行有效的方法,也不敢轻易辞职,只能每天困在对工作厌烦的泥潭里。阿文就是典型的厌烦了工作却还得上班的职场人,“距离周末休息还有4天;距离今天下班还有8小时”成了支撑上班的最大动力。

       当我们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所有的工作热情都会被慢慢消耗掉,以至于厌烦的情绪逐渐增多,最后发展成如死水般的“丧班”状态,让自己每天去上班的心情都像是去上坟。即使是认可自己工作价值的人,也难以避免这个过程。毕竟,谁都不可能在工作中永葆激情、亢奋的状态。所以,陷入“丧班”状态的职场人或许不是真的厌烦工作,而是到了职业倦怠期。


二、与职业倦怠和解——问题症结自然现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马斯拉奇把职业倦怠期的症状特征分为3类:情绪耗竭,指工作过量造成的情绪衰竭,感觉精力不足或耗尽。比如总是觉得很疲惫,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去人性化,指共情能力下降,对工作和他人都感到厌倦。比如对工作麻木,对他人冷漠、提不起耐心。自我效能感降低,指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并对此做出消极的评价,伴随着无力感。比如工作效率下降,总觉得自己难以胜任工作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心好累、不高兴、我不行”。这不仅影响着职场人的工作,也波及到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当确定自己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时候,先别着急辞职。要知道,职业倦怠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就算脱离了现在的工作也不一定能解决它。

      毕竟,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因薪酬绩效等原因产生攀比心理的主观原因,以及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等客观原因。因此,想要真正的摆脱职业倦怠,我们就得跟它和解。在和解的过程中,问题的症结自然就会出现,只有知道症结所在,才能“药到病除”。


三、与职业倦怠和解——3招回归元气满满


1.巧用仪式感,重燃工作热情

      仪式感可以让生活充满活力,也可以让工作充满正能量,它会让你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职场里的每一天。我们不妨在开始上班前给自己准备一个小小的仪式,比如每天早上提前5分钟到公司,把一项项任务写在一张张便利贴上,贴到电脑边,然后集中精力工作,完成一项,撕掉一张。

      这个小仪式让每一项任务都仪式感满满的,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一份工作越做越少的信心和工作越做越好的信念。让工作充满温暖和创意的的仪式感,不仅能唤醒对工作的尊重与敬畏,还会让每一天都变得与以往不同,进而重新燃起对工作的热情。


2.转换新思维,重定工作角色

       当你现在的工作到了职业倦怠期时,请先把辞职的想法按下暂停键。然后换个思维去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有句话说好:“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当思维发生了转变,你就能从新的视角看待工作,你就会有新的发现。比如招聘,特别容易厌烦,因为天天刷简历,打电话邀约面试,末了还有可能被放鸽子,太枯燥也太心累。但是,如果我们换个思维,将刷简历当作提炼简历亮点的学习;将电话邀约当作锻炼沟通能力的途径;将被放鸽子的行为当作钝感力的训练......

       当我们从新的视角去看待工作,对工作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觉得工作变得很新奇,这时自然就不会再感到倦怠了。


3.疏导疲惫感,重获工作精力

      当工作占据的时间过多时,我们就会感到非常疲惫。如果疲惫没有得到恢复,就会越积越多,强烈的疲惫感不仅会引起心情低落,还会放大心中的烦闷,导致更容易进入职业倦怠。所以,我们在下班或者周末的时候需要合理的休息和放松。

      但在选择放松的方式时,要分清楚娱乐和真正的放松。比如打游戏,会使我们沉浸在亢奋的状态里,以至于结束后感到头昏脑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放松。要想获得真正的放松,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在结束后会让你感到肌肉松弛或者内心平静的活动,比如静心瑜伽、海边散步等。

      只有当工作和休息轮替进行时,我们才能及时疏导疲惫,恢复精力,同时消除负面情绪。如果以上3招都无法让你与“职业倦怠”和解并找到问题症结,那就要及时止损,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陷在倦怠区里自怨自艾,不愿与之和解。

     唯有与职业倦怠和解并突破它,我们的职场才能焕然一新。


扫码关注
400-088-6282